成都正园广告有限公司在成都景区导视标牌设计中通过多维度的策略实现文化融合性与美观度的平衡,其核心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地域文化调研
正园在设计前期会对景区的历史、民俗及自然特征进行系统性研究,例如在青城山项目中融入道教文化符号(如水纹、太极元素),东郊记忆景区结合工业遗产特征(如齿轮、钢铁结构) 。
2. 符号化表达
提炼大熊猫、川西民居等地域IP,通过简化与艺术化处理形成视觉符号。例如宽窄巷子项目中,采用传统木雕工艺呈现川西建筑屋檐造型,增强文化辨识度 。
1. 自然材质选择
优先使用仿古青铜、防腐木、原生态石材等材料,既契合景区环境(如都江堰的青铜材质呼应水利文化),又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如木纹转印、做旧工艺)提升耐久性 。
2. 现代工艺创新
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复杂造型定制,结合LED发光标识(超级字、树脂字)提升夜间美观度,同时通过无缝焊接、激光雕刻确保细节精致度 。
1. 统一性框架
遵循《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制定标准化的色彩体系(如青城山项目以青灰色为主调)、字体分级(标题≥50mm,正文≥30mm),确保信息识别效率 。
2. 差异化设计
在统一框架下灵活调整元素,例如红色旅游景区采用暗红色调与革命符号,自然景区使用绿色渐变背景与生态线条,避免同质化 。
1. 人体工学布局
标牌高度控制在1.5-1.7米(中心点),结合多语言对照(中/英/日/韩)与图标分级(一级导视用橙色,二级用蓝色),兼顾国际游客需求与视觉舒适度 。
2. 动态交互升级
试点AR导览标识(如东郊记忆项目),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触发历史场景动画,既保留传统材质美感,又增强体验科技感 。
五、全流程质量把控与验证
1. 文化融合验证机制
通过“三度调研”(理解度、认可度、支持度)评估设计效果,例如在宽窄巷子项目中使用游客访谈与问卷,优化符号的接受度 。
2. 美学耐久性测试
对户外标牌进行抗风(模拟10级风力)、耐腐蚀(盐雾试验)及色彩褪变测试,确保5年内无明显色差,材料寿命达10年以上 。
• 青城山景区:以道教文化为核心,标牌采用仿古青铜材质与八卦纹饰,夜间辅以柔光LED照明,获2024年四川省文旅设计金奖 。
• 东郊记忆工业遗址:融合齿轮元素与锈蚀钢板材质,通过AR技术还原工业历史场景,实现文化传承与网红打卡功能的双赢 。
通过以上策略,正园广告在文化融合性上实现“符号可感知”,在美观度上达成“视觉不突兀”,形成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的标识系统。